一百年前学生吃啥?食堂有安全问题吗

  各位小伙伴上学的时候一定没少吃学校食堂的饭吧?小编高中那会住宿,每餐都是学校食堂的饭,怎么说呢……饭菜能难吃的那么清新脱俗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不过八姐很庆幸,那会食堂的饭菜难吃但还是很正常的,没有现在的食堂这么多的“花样”……

  芒果炒土豆,香蕉炒西瓜,甘蔗炒排骨,草莓炖土豆,西瓜炒猪肝……看起来八姐是没福气享受这些美味了……

  4月1日正式实行校长陪餐制 食堂会不会好吃一点?

  食堂若只是难吃或是饭菜奇葩也就算了,最怕遇见的就是黑心食堂用一些过期的食材,制作过程中不注意卫生,导致学生食物中毒的情况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偶有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很多网友建议,应该效仿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实行学校校长与学生在食堂一起进餐的制度。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

  对此,网友们表示“喜大普奔”,如果老师校长们都来食堂吃饭的话,没准食堂的饭菜能做的好吃一点了吧?也有网友表示对此举措的质疑和担忧,害怕食堂会给校长老师“开小灶”,对待孩子们的饮食依旧不上心。

  相信三部委这一举措表明了国家对于中小学生饮食安全的重视,这只是个开始,对于网友们提出的更多的质疑,教育部会一点一点慢慢纠正的。

  食堂最早在哪里产生?没有饭卡如何打饭?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食堂,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男人几乎都在公共食堂就餐,他们的饮食非常粗糙。但所有的斯巴达男人,无论是国王、贵族或是普通的斯巴达公民都吃同样的食物。因此,当时的食堂只是一个“能吃饭的地方”的总称。

  而说起学校食堂这个东西,在我国说旧也旧,说新也新。说他旧是古代的太学、国子监这类机构也存在过“食堂”,也有《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一说,很像现在的食堂。说他新则是因为现代学校食堂制度是跟着现代学校制度一块从西方传过来的,结合我国国情之后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食堂。

  相信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没少看到过,一个大师手下十几名弟子,围坐在一张长桌子边,一人一碗饭,桌子上摆满了菜,这就是我国食堂的雏形。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学逐步兴起,类似“食堂”的地方也随之诞生。然而,不同于今天我们去食堂刷卡打饭,那时候没有这么高科技,但去食堂吃一次饭给一次钱,好像又太过麻烦。为了免去这种麻烦,学校里面有一种叫“包饭”的服务,简单点说就是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食堂,每月交六块到八块伙食费,到饭点就可以直接去吃饭,不需要再排队结账了。

  但是吃“包饭”的学生却不是很多,因为学校很大学生可能在各个地点上课,而吃“包饭”的食堂却是固定的。那年头也没有共享单车,为了吃顿饭走半个钟头路太不划算,而且吃饭时间是固定的,有时候老师拖堂,去晚了饭就没了,而且“包饭”相较于去外面“下馆子”来说并不便宜多少,所以很多的学生还是选择去“下馆子”。

  抗战时期:地方偏僻也挡不住一颗吃货的心

  抗战全面爆发后,大批高校内迁,国土的沦陷使学校的伙食情况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个词语叫“八宝饭”。

  这里的“八宝饭”可不是指我们现在吃的八宝,而是指在食堂买的糙米饭里总是夹杂着沙子,木屑甚至是几粒老鼠屎,才被学生们戏称为“八宝饭”。而菜色也多是盐水煮芸豆,魔芋豆腐之类淡而无味的菜,偶尔一碗炒猪血算是很不错的了。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也依旧挡不住大学里吃货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下课后,西南联大的第一吃货汪曾祺就开始行动了。

  西南联大当时地处偏僻,周遭没什么好吃的,汪曾祺就直接跑去昆明市区的东月楼吃那道他最难忘的锅贴乌鱼,更是给其高度评价:“我在别处未吃过,在昆明别家饭馆也未吃过,信是人间至味!”

来院地址: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大道中896号

免费热线:400-660-0857

座机号码:020-86301999

咨询QQ:1447000333